清風丨利至而必知 害至而必察

- 微信
- 新浪微博
- QQ空間
北宋蘇轍在《上皇帝書》中寫道:“心不可亂,,則利至而必知,害至而必察,�,!币馑际切乃级苏欣聛砼R就必然能意識到,,有害之事臨頭就必然能覺察到,。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冷靜,便能對利害有清醒的認識,從而趨利避害,。
天上不會掉餡餅,。“餡餅”降臨時,,要想想如何對待,。史料記載:清道光年間,刑部大臣馮志圻酷愛碑帖書畫,,但他從不在人前提及此事,,赴外地巡視更是三緘其口,不吐露絲毫嗜好心跡,,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,。一次,有位下屬獻給他一本宋拓碑帖,,馮志圻原封不動退回,有人勸他打開看看,。馮志圻說,,這種古物乃稀世珍寶,我一旦打開就可能愛不釋手,,不打開還可想象它是贗品,。“封其心眼,,斷其誘惑,,怎奈我何?”面對誘惑,,馮志圻保持清醒頭腦,,既保全了自己,又教育了他人,。
“五色令人目盲,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,,馳騁畋獵令人心發(fā)狂,,難得之貨令人行妨�,!笔澜缥骞馐�,,各種誘惑無處不在。只有堅守自己的內心,,常想利益背后的東西,,才能避免像“溫水煮青蛙”一樣,在不知不覺中自毀其身�,!杜f五代史·晉書》講述了高漢筠清廉自守的故事,。高漢筠在襄州任職時,有位惡吏私贈白金五百兩,。高漢筠說,,你不是多剝削農(nóng)民,就是多榨取了商販,,“吾有正俸,,此何用焉!”遂將白金悉數(shù)上繳,,并告誡該吏不可再為,。面對不義之財,高漢筠不亂其心,,堅持守著正俸過日子,,不受到邪氣侵染,不被他人左右,。
《北史·蘇瓊列傳》講道,,南清太守蘇瓊剛到任,郡民趙穎送上兩個新瓜,。蘇瓊堅決拒收,,但實在無法推辭,只好收下,。趙穎走后,,蘇瓊將瓜懸于議事廳門梁以示廉政。家人不解,,勸道:“這是何必,,以后不再這般便是�,!碧K瓊笑曰:“安有初樂為而復禁者,?”蘇瓊此言說得好,一個人一旦伸了手,、濕了鞋,,就會不復顧惜。要防止“白袍點墨,,終不可湔”,,必須堅持“利至而必知、害至而必察”,。如此,,才能不被利益捆綁,,不受他人牽絆。
歷史上還有很多為官者之所以青史留名,、一生廉潔,,就在于他們“常念居官之危”,,做到了正心明道,、懷德自重,內無妄思,、外無妄動,。公孫儀嗜魚而不受魚,楊震用“四知”拒金,,子罕以不貪為寶,,許衡堅守“我心有主”,李汰“黃金難換腐儒貧”,,袁嘉谷“不以陋規(guī)陋吾心”,,林則徐信奉“無欲則剛”,曾國藩篤定“慎獨則心安”……這些為官者的好名節(jié),,與他們守住內心,、防微杜漸是分不開的。
戒貪止欲終是福,,克己奉公乃正道 。黨員領導干部手上都有一定的資源和權力,,“各種誘惑,、算計都沖著你來,各種討好,、捧殺都對著你去”,,很容易成為被“圍獵”的對象。如果心中無戒,,頭腦不清,,沒有一根“定海神針”,不經(jīng)常反省自查,,很可能會在各種“糖衣炮彈”面前敗下陣來,。只有心有所畏、志存高遠,,保持一顆對人民的赤誠心,、對事業(yè)的進取心、對利益的平常心,、對紀法的敬畏心,,常修為政之德,、常思貪欲之害、常懷律己之心,,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,,慎獨慎微慎始慎終,才能永葆忠誠,、干凈,、擔當?shù)恼伪旧#?span style="font-family:微軟雅黑, "font-size:16px;line-height:2em;">桑林峰)
上一篇:清風 | 廉為政本 廉以成事
下一篇:清風 | 為官第一要廉